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PEASE SPACE

丹青尽冶三春艳 缃缥犹存一梦香

 
 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抓子儿  

2006-12-08 22:33:25|  分类: 流金岁月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“抓(chua三声)子儿”,抓的本是羊拐,就是“嘎拉哈”,简单解释一下:“嘎拉哈”为满语的汉语音译。是一种满洲妇女和儿童的游戏。由猪或者羊的拐骨(有时也有牛拐骨)制作,另有一个“口袋”与之放在一起玩儿,玩法多样。这种游戏现在仍流行于满洲地区,在满洲入关征服明朝中国时由满洲人带到北京地区。目前该游戏仍在上述两个地区流行。
 
我是这游戏的高手,让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足足得意到小学毕业。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奶奶家搬家,我不得不转学到了自己家附近的大山子二小,那时当时学校里最流行的一种游戏,同学们都叫它“抓子儿”,当然不是用羊拐了,不好弄,大家都用附近工厂的一种短小的圆柱形小瓷柱,三个一组,用皮筋儿或者胶布绑在一起,五个一副,几个人分成两拨对抗,几乎每个课间,班里都这一堆儿那一堆儿的玩儿得热火朝天。
 
当时,这种自制的“抓子儿”对孩子们来说也并不好找,所以,能攒齐一副大家都珍惜得不得了,当宝贝似的。当然了,因为这个游戏太流行了,所以玩儿的好的人总是很“抢手”,大家都爱找他玩儿。我这个“从城里转来的”学生,刚开始跟同学们总有些隔阂,然而爱玩儿的天性让我迷上了抓子儿,才知道妈妈竟然是个中高手,于是,妈妈给我做“技术指导”,我天天练习,最终杀将出来,自立门派,成为班里数一数二的玩儿的好的人,不但走到那儿都颇受欢迎,而且经常拉起帮派去江湖里较量,就这样很快和班里同学打成一片了。
 
五年级又转学到了东城的西中街小学,我把“抓子儿”这个游戏带了过去,又很快风靡全班。还是靠游戏的帮忙,我结交了不少好朋友,李歆、孙佳、佟蕾、张茜……我现在都还能清楚的记得她们的名字和她们的模样。爸爸帮我弄了一大堆小瓷柱,于是我和朋友们分了分,每人都做了一副,然后班里就又这里一堆儿那里一堆儿的玩儿开了。小学生活,就是在“抓子儿”的欢笑声中度过的。
 
中学读《红楼》,看到里面竟然也提到了“抓子儿”,顿时觉得亲切得不得了,赶快翻出小时候的“家伙什儿”,本以为多日不玩儿肯定退步不少,结果却手到擒来,呵呵,看来技术活儿真是看家本事,多年不练也不减当年。其实我手小,玩儿这种要把五个东西玩弄于股掌中的游戏是相当不利的,当年练的太刻苦了,绝对是靠熟练程度战胜缺陷的,最后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,无论玩儿到哪步都能做到上下翻飞一个不掉——手小怎么了?咱技艺高超!
 
这个星期,judy生日,102的傻丫头们拉上我,大家一起去吃烤羊腿,她们五个人把羊腿里的拐都交给了judy,judy用水泡了两天,洗干净之后给了我,跟我说:“玩儿去吧!”哈哈哈哈,我于是就得到了一副名副其实的“抓子儿”,楠楠说她们那儿叫“嘎拉哈”,我说是啊,你家在东北啊,白山黑水之间,满族发祥之地嘛!这两天天天都玩儿,妈妈问我哪儿来的,我说是judy给的,妈妈就笑我说,你们谁哄谁呢……
抓子儿 - 豌豆黄儿 - PEASE SPACE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56)| 评论(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